返回第一百一十四章 握着钥匙的人  心术不正x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换句话说,不管是不是钱的模样,铜都能作为货币使用,积藏在山洞里的铜锭在大伙眼中无异于一座金山银山,而铁就不会被这样看重了。

但是在虞周的眼里,铸铁的价值要远远高于软铜,生在乱世,财物只是灾祸的根源,饥不能食渴不能饮,想要什么都要靠双手去创造才是真的,至于怎么保卫自己的成果,当然是实力为尊了。

纵观整个冷兵器时代,铁器的发展一直举足轻重,因为直接关系到国力和军力的强盛。整个人类的发展史都离不开这种最常见的金属。

现在虽然已经开始应用铁器,但大多都是些生活用品,军备还是以青铜为主,真正大规模的普及铁器还是要到西汉之后,领先一步就是虞周的打算。

打造铜器的时候无所谓,一旦开始打铁,他就不允许任何人来窝棚了,一来工艺繁琐需要的时日太久,窝棚里的高温不好承受,二来这手艺也算得上是秘术。

准备的东西很多,石灰碳粉马尿等等等等,甚至为了混淆耳目,虞周特意弄了些无用的兽血兽骨一类的,古人不是常有祭剑的说法嘛,正好以假乱真。

说起来,无论是钢、生铁还是熟铁,都是一码事,主要成分都是铁,只是因为含碳量的不同,硬度跟韧性有着千差万别,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柔铁之术,也就是常说的熟铁。

只是没有化工理论支持的古人们,炼制钢铁的手段全凭高明工匠的经验,既充满偶然又产量稀少,他们不知道的碳粉渗碳虞周清楚,他们不知道的淬火回火虞周也明白。

说起来简单,却是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边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而且一旦有所发现,就会被作为秘术珍藏,不到死的那一刻绝不轻传,传子不传女,传儿不传婿。

战国先秦对铁的冶炼很简单,一炉铁水出炉凝固,太软了,别做他用,太硬了,那就砸!硬的砸合适了,也就成了兵器,砸太软了,再别做他用,而砸这道工序可谓费时又费力,千锤万锻不说,能够凭经验熟练掌握的工匠少之又少。

所以产出的精钢也就少之又少,而较软的柔铁再度应用到兵器,得等到灌钢法的出现才行,当然伟大的华夏儿女也有别的手段,比如汉武帝从西域寻回的渗碳法和磷粉冶炼,也使得锻铁术更加广泛。

光跟铁里面的杂质跟碳较劲还不行,钢与钢的质量不尽相同,为了兵器更加坚实强韧,其中的铁质结构更加复杂,不同温度的淬火回火退火更加繁琐,远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

我们的祖先是勤劳的,是聪慧的,虽然比起很多古老文明,华夏是较晚进入铁器时代的,然而后来居上,是发展最快最迅猛的国度,举例来说,华夏的块铁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比西方晚了九百年,冶炼铸铁的技术却领先欧洲两千年。

我们只需一个世纪的过渡,西方则花费了三千年的漫长路程。

闲七乱八的扯这么多,只是为了一句话,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一步一步坚实走来的,后世觉得耳熟能详的一些理论,在古人看来无异于秘籍一样的存在。

从生死夹缝逃离的虞周,就是那个握着钥匙的人,酒精的钥匙被他拿来治病,滑轮的钥匙被他打击项籍,现在为了生存,他打算开启铁制兵器的秘密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