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六章 发射卫星和亩产万斤  香港大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种长毛谷,也就是长期被人类驯化的海水稻。亩产和口感,比原本的海水稻已经要好一点。毕竟,口感太差的种子,都被人类逐步抛弃掉了。所以,长毛谷在耐盐性方面,可能比野生的海水稻要差一点。

不过,农业作者人员,已经开始汇报中央,其后,启动了扩大长毛谷种植范围。在广东沿海,更多的不毛之地,推广这种长毛谷的种植,种子面积会超过100万亩。

其后,工作人员按照资料继续耐心的寻找,果然,找到了比长毛谷更高大粗壮的野生稻种——海水稻!

随着大量大量耐盐性的水稻的发现,毫无疑问,原本不能种植庄稼的土地,会被利用起来。

至于亩产仅300斤,这也不是事而。毕竟,它不需要撒农药和化肥,成本相对比较少。与此同时,国内农业工作者,也开始展开了海水岛的农场化种植经营。

通过采用更多机械化大规模种植,少数农民种植更多的海水稻、长生谷等等耐盐性稻种,这样他们人均的收获,并不会低于传统水稻种植。

除了海水稻之外,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也获得了国家大力推广。当然了,杂交水稻属于良种范畴。

农业产量除了良种之外——农田的肥沃程度,以及光照降雨温度等等自然条件,还有就是化肥和农药!

近代农业产量的提升,最主要因素是——农药和化肥的普及。化肥和农药对亩产增加的贡献程度,甚至是超过包括杂交水稻在内的品种改良技术……所以,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产能,也是能够继续促进全国的粮食收成。

这几年来,国内的工业产能的提升,农药和化肥产能也不断得到提升。所以,粮食连续出现增长。

还有就是——水培技术(无土栽培)!

就是不需要农田和光照了,而是直接在室内培养,把农作物,不通过土壤栽培,而是通过调配好的营养液,营养液里面包含了植物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之后,利用灯光来调节光照,在不见阳光的室内,摆放了一层层的植物。

水培技术发展的一定规模就是——植物工厂,在工厂里面产粮食,而不需要传统的农田了!

论亩产,论效率而言,大规模的植物工厂,亩产几万斤是很容易实现的。只不过……水培技术对于工人的科学素养,对于工厂的管理,以及对于电力资源的消耗等等,都是非常的严格。而且,成本方面而言,水培技术还是比传统农业的成本要昂贵的多。

大规模水培都是室内的,为了更好的进行管理,已经不采用自然光照,而是室内的灯光提供光照。为了控制温度,有时候需要上空调。还有,就是营养液浓度的控制,以及室内二氧化碳等等气体浓度的控制,全部都是科学。

简单说,这个技术是好,问题是——非常耗电!

如果跟传统农业对竞争的话,即使它产能大,但昂贵的成本,使得它市场竞争的话,暂时是拼不过传统的农业。

但是,穿越者还是坚持要搞这个技术……因为,这个技术推广开来之后,一座城市里面盖高楼,高楼里面全部都是植物工厂的话,可以实现一座城市的粮食产能比整个国家的农田的产能还要大。

而且,水培技术还能在海底、太空等等环境使用。那些苛刻的环境中,搞传统农业是不行的,但水培却是可以。未来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开始比较可观的!

眼下,北京凤巢基地内,正有一座300平米的植物工厂。

这座植物工厂,通过计算机来来储存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工作人员按照设定好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信息,进行调整。

基本上,工厂搞的就像科学实验室一样,大多数的工作人员,也都是农业、生物、化学和计算机等等领域的专家。

目前,凤巢的植物工厂,虽然占地面积仅有半亩。但因为,植物是像抽屉式货架一般,被排成了六层。与此同时,植物之间的密度也是极密,毕竟,根部都是沾在营养液里面吸引营养,与此同时,光照都是电灯……

所以,半亩空间,一年产10吨的的粮食和蔬菜!

“简单说,水培技术的前景是广阔的!”负责农业的张若寒,非常有信心的表示,“即使是到地球外太空的轨道空间站,还是外星球。传统农业不具备条件上马的时候,水培也是可以搞起来。成本问题,现在很贵,水培一公斤蔬菜成本5块钱,比猪肉都贵。但是,单纯是出口到欧洲的话,还是有利润空间的!欧洲那边自然种植的蔬菜,每公斤市场价已经20美元左右了,肉食每公斤更已经涨到上百美元!所以,我们现在水培技术,一方面逐步进行实验和扩大产能,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另外,也就是出口欧洲,赚一点外汇!”

“这种田技术要得!”李锋也不由赞叹说道。(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