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卷 第六章 初掌并州(下)  张建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另外,为限制商贾谋取暴利,在赋税上对商人加重征敛,每人每年两算,即纳二百四十钱;为保障农业生产有足够的劳力,鼓励人口增殖,对家有奴婢课重税,每人每年两算,占有奴婢越多,纳税越多。为了鼓励生育,对晚婚者课重税,凡女子十五岁不结婚,到三十岁,分成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到三十岁加到五算,即一年要交六百钱。这种累进课税法,在税制上说来,倒也是一种进步。

曹铄自己拿了个草棍,自己在地上列了个算式:并州现在约有七十万三千人,其中成年人约站六成,每人按一年一算一百二十钱计算的话要交五千零六十一万六千钱;老年人免税,不用交钱;少年人约占两成,每人每年交二十钱。要交二百八十一万两千钱,这样一来并州光每年的口算钱就要交五千三百四十二万钱!

周围那些个拿着算筹的老吏用崇拜的眼光看着曹铄,天呢。刺史大人这么厉害,在地上随便花了几个弯弯曲曲地小图就把数字推算出来了,既快捷又准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河图洛书?要知道当年刺史大人可是从皇宫之中协助蔡琰抢了不少图书出来,一时传为天下佳话,保不齐里面就有那被藏匿许久的河图洛书。

大家看着曹铄,心里越发敬服,可是曹铄根本就没有心情注意这些。他在心里暗暗感叹: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数目啊!自从洛阳战事频繁以后,虽然这些钱款招收。可是并没有再押解出并州,而是一直放在府库之中。要不是曹铄临时起意,这笔钱可能就要不明不白地流失了。现在该怎么办?全免了?并州可没有这么富裕,何况这笔钱中有八成是要划归并州,作为讨伐胡人的军费的;可是如果不免除,居民的负担也太重了,他们不但要按十税一叫田赋(佃农还要拿出更多份额交田租),还要承担这部分人头钱,而且还要定期服徭役,怪不得好多人逃匿呢。

曹铄想了很久。最后他一咬牙。下了决断。他在心里想着:反正我回到这汉末,老天不是让我来收税的。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让个地税、国税地人员来穿越呢,起码他们业务熟练。既然坐上了刺史这个位子。就要为百姓谋好处,替自己扬美名。

曹铄下令:从即日起,并州废除口赋,所有七岁至十四岁儿童不用再交一枚铜板。不但不用交钱,从今日起,凡是生男孩的,赏酒一坛、猪一只;生女孩的,赏酒一坛、羊羔一只;如生子女四人以上者,加赏牛犊一头。不但如此,从今日起,商人、赘婿所交算赋与常人同,而且一律降至一百钱,而且待并州财政有结余时这数目将会逐渐降低直至免除。这样一来,虽然交地钱的总数少了,可是由于不用往京城押解,并州实际所得钱数与往常所分的大致相等,并没有降低。

同时,继续实施累计课税法:为保障农业生产有足够的劳力,鼓励人口增殖,对家有奴婢课重税,每人每年两算,占有奴婢越多,纳税越多,但是家有中外族奴隶不受此税限制;为了鼓励生育,对晚婚者课重税,凡女子十五岁不结婚,到三十岁,分成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到三十岁加到五算,即一年要交六百钱。

此令一下,并州欢声雷动,那些个平民百姓每家只是要少交六七十钱,虽然数目不多,但对于穷苦百姓还是一个不小的减负之举。尤其是关中连年征战,赋税也越来越重,开始有些人悄悄跑到并州来讨生活。对这些人,曹铄自然举双手欢迎,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移民优惠政策,规定凡是移民至并州的,免除十年算赋及徭役,租种荣军农场田地的,由当地荣军农场借给种子及口粮,并免除三年田赋。此令一下,迁移的幅度更大了,尤其是关中、司隶一带地穷苦百姓,往往整村整县地往并州跑。

曹铄看着户籍上越来越多的名字,欣慰地笑了,想要在汉末称雄实现自己地梦想,就要手上有兵,而这兵源如果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没有广泛的人员基础只会越来越少,逐渐枯萎。实行削减田赋,减免人头税,正是为此,初掌并州,干得还不错!不过接下来,他的任务更重了,难度也更大了,因为他将要挑战的,是那越来越沉重的徭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