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七章  徐小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场拉锯战足足持续了大半年,最后,皇帝终于在大家的劝阻下,依旧实行八旗制度不变。不过,他在八旗动了大手术,将人员彻底来了个大清洗。

八旗元气大伤,不单单是下四旗,就连两黄旗这种皇帝的直属队伍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经过这次后,没有人再敢随便用罢工这种方式来对抗皇帝的决议,生怕皇帝忽然间抽风。帝权空前的集中,福临再次发现,做昏君简直是太容易了。

他不是一个神仙,而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任何人都喜欢听好话,福临自然也不例外。他集中了权力,带来的副作用便是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人也多了。福临发现,多年前禁止的请安折子又在慢慢的抬头,并不是单纯的请安,而是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然后在折子上添些歌颂自己的话。

一开始,福临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还有些沾沾自喜——折子上写得很高明,并没有直接表扬,而是借用了老百姓的民谣,将自己给好好的夸了一顿的。他心情一好,自然就留意到了上折子的江苏巡抚,虽然明面上没有说写什么,不过却将这份折子拿出来放在了一边。

宫里的消息一直是传得最快的,很快,福临就发现类似的折子多了起来。江苏、余杭、山东、湖广,这些地方要么有老百姓赞颂自己的民谣,要么有文人秀士对太平年代的歌颂。当他是傻子吗?福临一下子警觉起来。

的确,现在贸易四通八达,百姓也相对的安居乐业,人口已经比之前多出许多来。特别是江浙、两广和台湾,更是经济发达,手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不单单有雇佣工人,雇佣水手,就连内宅的女人都可以出去干活,做做衣服编织篮子筐子什么的。白天上工晚上回家,按月领工钱,几乎成了这些地方的常态。

福临还记得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开始的。他当然不会做,但他能提供一个思路。工部自从在福临手上就开始扬眉吐气,一改当年的隐形衙门形象,冲上了前台。因此,工部意外的成为了肥差,招揽了一众工匠,埋头开始研究蒸汽机事宜。虽然目前为止还处在往里投钱的阶段,可福临相信迟早会被研究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免不了也有些自我陶醉,还好,被一系列的折子给打醒了。福临镇定了一下,在案头贴上一张纸条,上书四个大字“八国联军”,以警醒自己。同时,他又下了一道圣旨,不允许奏折中再出现这种语句,最好按条目写,一句废话都不要有。

一开始,也有人不相信的,隐晦的照写不误,很快就被皇帝给削了,大家只好乖乖的听话,一时间,朝政为之一清。

经过皇帝这一系列举动,满洲八大姓顿时老实了许多,而索额图和明珠等草根出身的,也都爬上了高位。索额图进入内阁,明珠成为了左都御史,而廖侠和范承谟更是南书房行走,九门提督桑吉更是兼任了内务府主管的职位。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这几个人都是根基不稳的,只能依附着皇帝生存。而且,这几户人家,三年都没有办任何喜事,也没有添丁,也就是说,他们在和皇帝站在同一路线上,为多尔衮守孝了三年。

一时间不少人拍大腿后悔:早知道这样,我们也不办喜事不生小孩了,可以升官发财啊!更是有人总结出了,抱着成祖皇帝的大腿,就是一条终南捷径!

另外,福临感叹的是,他的蝴蝶翅膀扇动得太厉害了。奥斯曼帝国非但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衰落,而是来了个中兴。两大帝国联手,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共同控制了商路,富得流油。反而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呈现了颓势,英格兰异军突起,并千里迢迢的向福临送来了问候信,表示很愿意和这个东方大国合作,特别是在火器的采购方面。

而博果尔的洋人侧福晋也生了个儿子,混血儿都是漂亮的,别说贵太妃了,就连布木布泰都喜欢得紧,时常让把孩子抱进宫来玩。福临在慈宁宫看到过这个棕色头发大眼睛皮肤白白的孩子几次,确实可爱得紧。不过,最让人无语的,是博果尔请了个算命先生,然后给这个孩子起名叫玄烨。

历史果然已经面目全非了。福临抱着混血玄烨,由衷的松了一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

福临对历史上的康熙还是有戒心的,他还是有所有皇帝都有的特性:生怕屁股下面的椅子被人惦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