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九章 惊心  羽十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黄沙漫漫,植被稀少。天空澄澈而碧蓝,不见白云。

清河镇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饱受战乱的困扰,民不聊生。尽管陈朝在清河布置了全国最精良的部队,但蛮夷从未放弃过清河这块肥肉,不时的派兵前来骚扰。

陈朝的军队虽然骁勇善战,但蛮夷近些年来,兵强马壮。对付起来,越发的力不从心。

损兵折将的事情,接连发生,死伤者无数。清河的统帅将军郎祺祥,亦是毫无办法,头疼不已。

原先的清河镇子上,还住着百十户人家。兵荒马乱的几年来,能迁走的,大部分已经举家搬迁,目前镇上只余的寥寥数户人家。镇上另外四分之三的地方,眼下已然成为了官兵的驻扎地。

清河距离凤翔城距离并不算远,若是日夜兼程,骑马只需五日。

孟君浩数十日之前从凤翔中出发,但半路不巧遇上二皇子的追兵。一路上躲躲藏藏,周周转转,担心行踪泄露,只好尽挑拣些冷僻的小路走。

这样一来,又平生多绕了好大一个弯。

再加上半道上,因为劳累与心情的因素,竟然病倒了。又在附近的一家小客栈中,修整了两三日,方才觉得身体康健,继续赶路。

一面是父皇,一面是齐文鸢,哪个都不让他放心。

虽然父皇那里,已经交代了师父前去照看,但他总有些放心不下。毕竟,敌众我寡。师门的一众好手,终是难以敌过二皇子麾下的千军万马。

因为种种的因素,他到达清河镇,已经在十日之后。

拿着虎符顺利的进入营地,瞧见周遭一片血腥的场面,孟君浩只觉痛心疾首,恨不能早日统一了蛮夷。

郎祺祥闻说了他此行的目的,兀自惊慌不已。当今圣上,待他极好。那些年,他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兵,因着皇上的亲自提拔,方才取得今日的成绩。

谋逆篡上,二皇子竟然有这样的狼子野心。一番感慨之后,他就虔诚的跪拜在地,承诺一定会进宫勤王,保卫皇上的安全。

经过整齐的一番整顿,就在大部队即将班师回京的时候,却又凸显危机。

原来在蛮夷探听消息的探子,一路快马加鞭的赶回营地,带来了最新的消息,说是蛮夷的大兵压境,不日就要大举进攻。

郎祺祥面露难色,眼下内忧外患,一时倒不知该如何抉择。

孟君浩听闻消息,亦是紧蹙眉头,半晌无话。若是被蛮夷抢占了先机,别说勤王,部队必然会腹背受敌。

到时候,覆水难收,百姓面临的又会是另外一场巨大的灾难。

思虑了良久,二人达成了共识,眼下的情况,自然是退敌为首选。凤翔城中的事,只好先拖上一拖。

毕竟,以师父的能力,计谋,维持父皇一时的性命,倒不在话下。

这样计划着,孟君浩便将全部的心思,花费在排兵布阵上。虽然他很小的时候,便在云雾宗中拜师学艺。不过,闲暇时候,兵书却看了不少。

但缺憾的是,并没有一星半点儿的临敌经验。

师门的任务,大都是悄悄进行的,并不需要大批的人手。所以,他目前的水平,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郎祺祥却不一样,征战多年,临敌经验无数。但,不得不面对一个冷酷的事情,敌众我寡。

根据那名探子描述的,这次蛮夷来犯,似乎是做足了准备,举兵前来讨伐。

而守在清河的士兵,死的死伤的伤,候补的那些,仍在路上。全员到达,少说也得六七日。 到时候,黄花菜也凉了。

面对如此窘境,郎祺祥不禁有些犯难,连夜找来了麾下几名最得力的干将,商议对策。

因着孟君浩的尊贵身份,他便在一旁旁听。心中涌起过千百个念头,又被一一的否定。

烛火闪着微光,一点点的灼烧着,无休无止。

眼见敌军的大兵就要压境,依然没什么好的计策。两军交战多年,对彼此的作战方案,特点,均是烂熟于心。所以,一切用过的办法,毫无施展的余地。

但若是单纯硬碰硬,只有失败的份。

孟君浩的眉头紧蹙,眸色清亮,攥紧了拳头,愣愣的出神。

他的人生中,从未遇到过如此的窘境,即便是那次,被二皇子派去的人差点夺去了性命。

这一次的决定,关系太重大,决定着数以百计百姓的性命,不可贸然行动。

将近黎明的时候,前方的士兵,前来回报,说是蛮夷的军队此刻已至梁河旁。

梁河是清河镇远郊一条连绵不绝的长河,流淌在漫漫黄沙中,却始终不见干涸,充满着神奇色彩。

梁河距离清河镇不过两个时辰的功夫,着实的迫在眉睫。

闻见消息,几个官兵纷纷抬了头,凝望着郎祺祥,希冀着他有妙计。

郎祺祥却是面色凝重,双眼无焦距的望着案上的地图,眉头紧锁。

想逃亦是来不及,正面迎敌,却是毫无胜算。天时地利人和,仿似蛮夷已经占得全了。

他有些沮丧,压下心头不安的情绪。冷然的吩咐士兵们穿甲拿枪,做好准备。

正在这时,孟君浩忽然心生一计,俯在郎祺祥耳旁一阵低语。虽然他手握虎符,虽然他是皇子,在带兵打仗方面,说到底,他不过是个新手。所以,一切的指挥,一切的命令,还是由郎祺祥一人下达。

郎祺祥闻话,眼中流露出微微的怀疑之情。侧头望向孟君浩,只见他重重的点点头,也就暂时的放下心来。无论什么计策,眼下只能一试。有道是,战机不可失,战机不可误。

抱着背水一战的念头,郎祺祥照着孟君浩的话吩咐了下去,几个领头的官兵听后,纷纷摇摇头,表示不解。

征战沙场,何惧一死,这是他们的人生信条。都是气盛的汉子,平生最厌恶事情,无非是做缩头乌龟。

但,到底是将军亲自下的命令,不可不遵守。

几个人闷闷不乐的接过命,率领各自的部队,集合在一处,严阵以待,等待着敌军的到来。

正午时分,太阳悬在高空中。骏马扬起的黄沙漫漫,遮挡了几分光芒。

郎祺祥一脸肃穆的站在城楼之上,双手按在胯间的长刀之上,眼睛里写满了坚毅。

蛮夷的军队的确是有备而来,浩浩汤汤,整齐划一。单是厚重的脚步声,就让人心中生畏。

孟君浩远远瞧着,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波澜。微风拂过,吹起了他额间的长发。他的身形本就挺拔,如今望过去,更增添的一抹萧然来。

他提出的计策,只能挡一时之需,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这一点,他心中比谁都清楚。 阳光照拂在他脸上,显得五官的轮廓,愈发的清晰。

当真是背水一战,孰胜孰负,只有天知道。

一切井然有序的进行着,陈朝的军队,虽然人少,但一向军纪严明,示郎祺祥的话为圣旨。

清河镇的城门紧掩,里面埋伏着千百个士兵。其余的士兵,分布在城中的各个方向。城墙上,只站着几个弓箭手。郎祺祥居高临下,瞧着蛮夷的军队,心中生起了凛然之情。

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有一段宁静的时间段,眼下,“暴风雨”即将来临,这瞬间的宁静,也显得诡异无比。

蛮夷的大军压境,庞大的军队中,当先冲出一人,稳稳的坐在马背之上,仰头向郎祺祥叫嚣着。

几个主将闻见不肖之言,纷纷皱紧了眉头,心中升腾起愤愤之意,攥紧了拳头。一心想着,开城迎敌,杀敌人个片甲不留。

但郎祺祥没有发话,谁也不敢妄动。

孟君浩双手抱在胸前,斜斜的望着城墙下黑压压的人群,忽然有了几分伤感。

刀剑最是不长眼睛,战场上,必然会是一片血流成河。战争什么的,最劳民伤财。统一的局面,亟不可待。

没有人知道,这一刻,他坐下的决定,将会对未来产生如何强烈的影响。

敌军三声鼓过之后,郎祺祥才亲自敲响了战鼓,以示应战。然后,一发不可收拾。陈朝的军队,叫嚣着从城门中急冲而去,一番拼杀。

有道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结果不言而喻,蛮夷不可预料的节节败退。

蛮夷的统帅,瞧见陈朝军队的骁勇,难以匹敌,连忙下了退敌令,仓皇而逃。

两兵时隔几月,再次交战,以陈军的获胜而告终。

士兵们欢欣鼓舞,士气大振,纷纷赞叹郎祺祥的英名。郎祺祥微笑着不语,只将孟君浩推到众士兵的面前,说是他一人的功劳。

加上孟君浩的皇子身份,清河的士兵对孟君浩,心中更添敬重。想不到这位年纪轻轻的皇子,于带兵打仗方面,颇有心计。

孟君浩却是难掩忧虑,他深深明白,蛮夷必然会去而复来。清河之困,只解得一时。若想一举击溃,必须想其他的法子。

蛮夷受到重创,暂时需要修整一段时日。利用这为数不多的时间,孟君浩建议郎祺祥增加了弓箭手的人数,又在城墙四周,加上了厚厚的遮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