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一章 觐见倭皇  负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倭皇虽无能,却也不糊涂,仔细看了半天说道:“刺客是源氏之人不假,只是字条少了一部分,到底左大臣如何吩咐刺客行事却没有了下文,据此来让我做主惩治,只怕也有不妥吧。”

藤原义平怒道:“源朝义接到源清嗣书信在前,刺杀灵宝皇子在后,若说信上不是如此吩咐,又有谁能信?这么说王上是怀疑臣下蒙骗,刺杀之事子虚乌有了么?”他为摄政关白,威势素著,这么一来倭皇当真不敢说什么了。

平晴明见势不妙,赶忙道:“王上自然不是这个意思。太政大臣与左大臣都是股肱之臣,又分别是皇后与中宫的父亲,既是国事又是家事,自然要慎重一点。”他这番话说得很有道理,藤原义平也不能倚老卖老,又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条,递给倭皇,口中道:“王上再看此物。”纸张深有特色,楼明月等大老远一看,便知是那夜刺客给方晴羽的留书。

藤原纪平的书法倭皇自然是识得的,却不明白是何意。藤原义平解释道:“自打本多法师故去,小儿遇刺之后,来自于中土的几位贵客便一直操心此事。故刺客在前夜对几位贵客进行了刺杀,只是贵客武艺高强,此刻没有成功,才留下此书进行恐吓。贵客转而将此书交与臣下,不知陛下看了作何想法?”

倭皇一时脑子转不过来,直直看着藤原纪平,说道:“这上面的字迹不是内大臣的么?虽然略有变化,但内里根骨朕是不会看错的。你们同殿为臣,又是兄弟,自行解决就是了,又何必对簿于朕面前?”

藤原纪平也是一愣,走到近前看了,又想起藤原义平方才所言,大吃一惊,忙道:“臣下绝未做过此事。”又对藤原义平说道:“平时我虽对清盛要求严格了点,也是奉兄长之命,即便清盛对我多有怨言,毕竟为骨肉至亲,我岂能下此毒手?还望兄长明察。”

藤原义平冷笑道:“我自然不会怀疑是纪平做的。此事对手设计得甚为巧妙,用了只有纪平才有的御赐宣纸,又做出纪平极力改了笔迹的模样。他知晓贵客在极力寻找凶手,字条留给他们必然会交到我手中。只是为了让我在盛怒之下不及细想,出手对付纪平,以到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听他如此说,楼明月、李岩等人面面相觑,真是没有想到小小一张字条中隐藏了这么多东西,怪不得藤原义平对他们态度大变,说不定当时便是怀疑他们与幕后主使有勾结。这一下子什么都说得通了。

倭皇听他这么一说,也沉思起来。藤原义平接着说道:“臣下也不是凭空冤枉源清嗣。臣下年事已高,日后藤原氏就仰仗纪平、清盛为王上效命。纪平在九州巡狩时被盗贼袭击,在难波京又遭遇会使用‘阴阳法阵’的高手行刺;清盛更是死得莫名其妙;之后刺客又使计策离间,想让臣下出手对付纪平,他好坐收渔利;最后皇后所生的灵宝皇子又逢刺杀,刺客又是源氏一族之人。这一系列的举动,也就源氏有动机,也有实力来完成了。臣下岂能不怀疑源清嗣?”

倭皇终究不傻,心中已然明白,此间不但包含了臣属间权势之争,还包含了下一任天皇的继承权之争。他曾从中土获得过一定的帝皇御下之策,臣属之间只有互相争斗,才能给予帝王掌权之机。因此一面安慰藤原义平,一面说道:“太政大臣操劳国中之事,竟然还有人阴谋伤害。我这就仔细查证,不管是谁为幕后主使,定不会饶过他。”说着一招手,让人抬上黄金百斤、锦缎一匹、双耳秘瓷瓶一对赏赐给他,既示安慰,又示荣宠。李岩斜眼观之,无非是这一次商船运来的物事,不知怎么又变成贡品封于内库了。

藤原义平见状,叹了口气,躬身说道:“既然有王上做主,定能住持公道,为小儿报仇雪恨,臣下静候结果便是。臣下近日来身体有恙,这便先回去了,有事情王上只管吩咐纪平去做。”说着不顾倭皇再三挽留,自行下去了。

橘神武一直随着藤原义平,待出了宫门才道:“仅凭王上几句话,家主这便放过源氏了么?”旁边那名年老武者没有随藤原义平入宫,只是在宫门等候,闻听此言,也道:“向来听闻王上最喜平衡之道,他来管的话,只怕永远也不会有结果,顶多在哪方弱势的时候帮扶一把。”

藤原义平冷笑道:“我自有计较。有些事情,做的话只需要有个借口就是了,王上的态度并不重要。我来闹这么一下,将来不管做什么,国内之人不认为我是犯上作乱,那便足够了。”他此言可谓大逆不道,只是倭国向来如此,摄政关白所掌权势又哪里是仅仅靠着天照大神血裔登位的倭皇能比的。

二人瞬间明白怎么回事,老者肃然道:“既然家主之意已决,但有所命只管吩咐,天草狂四郎无有不从。”原来这名年老武者竟是有“扶桑剑圣”之称的天草狂四郎。藤原义平道:“不必着急,我今日入宫见驾,源氏肯定是全神戒备。待过几日松懈下来,咱们再根据情况而定。有天草先生与橘先生在,想来也不会有太大困难。”天草狂四郎傲然道:“有橘先生在旁牵制,便是道虹法皇老夫也未必放在眼里,源氏再强,能有强过道虹的人在么?”三人一面讨论一面走远。

倭皇看藤原义平出去,又安慰了藤原纪平几句,才对楼明月说道:“早闻平安京来了些上国人物,一直想要见面却又无缘。早间岳道长说在外遇到李、方二位,一见之下,回来时说道绝非凡俗,孤欲要相见之心更是迫切。这才不顾唐突,去太政大臣府上邀了几位前来,还请勿怪。”

楼明月赶忙道:“若是使者的话早就该来拜访王上,可惜我等只是普通客商,来此间只是办些私事,能得到贵国太政大臣、内大臣悉心照料已是意外之喜,岂能再望其他。此番得见王上也是幸事,可惜如今已身无长物,欲要贡献也不可得了。王上若有什么需求是中土所有,只管吩咐,下次回返,自会带来。”倭皇闻言大喜,当即说了一些,无非是纸扇、铜镜、瓷器、绸缎之流,楼明月一一记下。

之后倭皇又问了些中土风物,几人一一道来。楼明月阅历丰富,十多年间行商足迹几乎遍及整个江南;李岩前些时日在卢先生处读了不少书,又多与言,见识也自不低;方晴羽博学,熟悉中土诗文典章。这几个人联合起来,将整个中土说得遍地锦绣一般。不过也是事实,即便中土今非昔比,其繁华也不是这个小小岛国可以比拟的。倭皇听了颇为沉醉,道虹法皇修为精深,但不断颤动的双眉也显示出神往之意。至于年轻一点的平晴明就更是不堪,不断仔细追问他们所描述的塞北黄沙、江南叠翠、中原雄浑,或者着衣家居细节、常用器物详情,间或方晴羽以诗文代替解答,倒是更让他倾神。

岳阳看着三人将殿中之人唬得一愣一愣的,不由赞叹,果然不愧是商人,仅这一点还怕货物卖不出去么?仔细一想,他们描述的确有独到之处,自己听了都有前往一观的想法,更何况这些化外之人了。

说到后来,又说起了饮食习惯等。藤原纪平是见识过九娘的技艺的,连连夸赞了中土饭菜、茶艺,说道有机会定要尝一尝九娘的手艺。倭皇大喜,说道择日不如撞日,那便今天吧。申时将到,也是日间第二餐准备之时,就麻烦九娘整治一桌饭食,整个平安宫内涉及膳食之人都归她节制。楼明月很是大方,直接吩咐九娘前去准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