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三章分散投资  天真的竖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久之后,汇丰银行积极寻找买家,李家成就是利用这个机会,买入了和记洋行的股权。

李家成名下的长江实业收购和记洋行的目的就是窥伺黄埔船坞及均益仓的土地。

后来在1979年,和记洋行与黄埔船坞合并,成为和记黄埔,最后又再收购均益仓的少数股权。

李家成以极快速度暗中低价收购和记黄埔,等到董事局主席祁德豪发觉李家成的举动,虽第一时间组织英籍大股东反攻,但为时已晚,李家成已夺得先机。

在汇丰银行的帮助下,1980年,李家成获得了祁德尊在汇丰抵押的股权,又在股市上成功吸纳大量和记黄埔的股份,并最终拥有超过40%的股权。

李家成名下的长江实业成为和记黄埔最大股东,不过因为其他股东的反对,他成为记黄埔的最大股东之后,在股东大会上受到了极多的牵制。

这次和记黄埔的股东大会,是李家成想要发展公司的土地,出资建造高楼大厦、高级娱乐场所、五星级酒店等等。

可是和记黄埔内有一大批英资股东反对,渐渐形成了一股反李风潮,联合起来想要借助这一次的股东大会反对投资计划,打击李家成的权威。

实际上就香港这个地方,也没有什么自然资源。除了转口贸易和房地产,其他的制造业,不靠近原料产地,没有技术上的核心优势,也没有几个世界知名的品牌。

现在之所以这么繁荣,因为它是中国现在最重要的对外贸易的通道,借了这个东风才会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发展的极快。

可等到时间推移,中国改革开放加深,沿海多个城市不断地发展之后,失去了最大的优势,自然不会像原本那么辉煌。

在香港这个地方,能够赚钱的产业,除了地产又有什么?

上一世香港排在前面的公司,十家公司有八家都是地产公司,这些英资股东反对这次投资计划,完全是把钱往外推。

面对英资股东的反对,李家成也不是吃素的,待他消化掉了收购带来的好处,就开始有所动作。

感觉时机成熟,就利用股份在董事会的优势,强行接管和记黄埔。

这激起了老牌管理层的不满,他们联合反抗不果,又邀请财团收购市面流通的股份对抗长江实业,准备召开扩大的股东会议针对李家成。

结果最终还是被李家成连消带打,成功的掌控和记黄埔,毕竟股东太多,人心太杂,小股东太多,很难拧成一股绳。

现在保罗的情况和李家成当初也差不太多,甚至要更差一些,毕竟他只有38.7%的股权,而其他的日本股东就算是相互勾心斗角,可在一起抵制保罗掌控电视台大权方面却是一致的。

现在的东京电视台,除了保罗这个最大的股东,其余的股权都在另外七家人的手上,没有众多的小股东,股权相对集中,可以活动的地方就要少的多。

所以这次保罗前往东京电视台,主要目标就是安插几个人进入电视台,收集资料,寻找机会,至于掌控大权决定公司战略,只有在保罗在董事会获得绝对优势的时候才能够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