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章 武学  战国萧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陈知军道:“应当跟经科考试一样,三年一次,如果武将稀缺,一年一次也有可能,要看朝廷安排。”

杨丛义又问:“武官将来能不能转做文官?”这个问题最好搞清楚,也好早做打算。

陈知军点头道:“可以,有先例,但得去除武职,方能做文官。”

疑惑已解,杨丛义忽道:“不知大人有没有兵书可以借我看看?囊中羞涩,没钱买书。”此次的嘉奖多半就是一封联名推荐信了,到了临安繁华之地,没钱怎么行。无奈之下,他只能顺带叫叫苦,看看有没有金钱奖励?

谁知陈知军却道:“好好好,当早做准备,如此有心,必能入得武学,考中武举。我喜好读书,兵书也有收藏,偶尔翻阅。你跟我来,可以全都搬去。”说完就起身了,全然不顾杨丛义方才说话的重点“囊中羞涩”。

杨丛义稍稍一呆,千百年前,千百年后,嘉奖都是一张纸吗?去临安喝东南风啊。

陈大人当先走了,杨丛义虽略有腹诽,却也拉不下脸,直接开口要银钱奖励,太俗气。只得赶紧跟上去,但这借的书就别还了吧。

杨丛义多虑了,该有的嘉奖怎么会没有。在他借来兵书苦读之时,安庆军的奖励来了,之后不久,淮西帅司的奖励也来了,钱粮布匹奖励了一大堆,他也不知道到底值多少钱。杨丛义一举免除了安庆兵灾之乱,省了淮西多少钱粮?这个奖励自然不会少。

既然决定应试入武学,就要保证能入才行,入学考试弓马武艺,杨丛义唯独不善骑马,古代骑射极为重要,这个项目肯定会考,需早做准备,因此杨丛义就趁尚有时间,借衙门的马练习骑射。

几天之后,八月初,陈大人给杨丛义的入学应试推荐信已请淮西帅司签名,怀宁府衙也出具了身份证明文书。

等一切准备完全,已经时日不多。

八月初,陈大人将杨丛义一路送出怀宁,并一再告诫他,务必要在九月十五之前到兵部报到。

杨丛义对陈大人多有感激之情,送出十里之后,他感动不已,坚决不让再送。

陈大人这才停步,叮嘱道:“此去临安路途遥远,一路需小心在意,路上切莫逞强,误了行期。”

杨丛义谢道:“多谢大人,我一定牢记。”

陈大人又道:“临安不同于太湖安庆,此去要万般小心,不可口出妄语。若有事,可来书信。”

杨丛义深深向陈大人施一礼,谢道:“我晓得了,大人珍重!”说完便一挥手,转身大步离去。

此去临安,不知道会是怎样,但既然心志已定,前路漫漫,也只能一人独行。

陈大人站在十里亭外,看着远去的背影,离去的这个少年,多像二十年前的自己,意气风发,无所畏惧,抬脚迈步,好似眼前全是,大道坦途!

直到杨丛义的背影消失不见,只听陈大人随口吟道:

谷穗沉沉八月天,十里亭外送少年。

去岁太湖堂下人,一入江河更近天。

轻轻挥手道别离,飒飒如飞勿茫然。

一朝借势趁风气,当忆那年天柱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