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探寻遗迹  战国萧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中原之地有一山脉,群山莽莽,景色秀丽,绵延八百余里,北依河南,东临安徽,西接湖北,实为中原之心腹,是为大别山。

大别山不是名山大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籍籍无名,但最近几十年提起大别山,很少有人不知道,毕竟在那波澜壮阔的革命时代,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对解放整个中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别山也由此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其实在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之前,大别山就是中原地区很重要的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由于此山脉地处三省交界处,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对革命发展却十分有利,所以大别山也就成了新中国的一块革命老区。

新中国成立的七八十年来,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革命老区由于交通落后,经济发展远远被落在后面,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从供血到造血,各种扶持政策措施不断,其中红色旅游就办的有声有色,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组织的自不必说,自行前往各大革命老区挖掘革命故事,探寻红色踪迹的旅游爱好者也不在少数,杨丛义就是其中的一位。

大多数去革命老区旅游的人,往往是哪人多哪热闹去哪,但杨丛义与其他人不同,他偏偏是喜欢去一些现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说是要探寻革命的遗迹,革命遗迹哪是那么好探的,结果自然是探不出什么来,不过也有一些意外收获,人迹罕至的地方自然美景就多,拍些漂亮的风景照发在朋友圈,看着其他人各种赞叹羡慕,他心里也是暗自窃喜。

杨丛义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平常的学业也不重,放假去旅游再正常不过。今年五一又到了,按计划自然还是要出去寻找红色遗迹的,假期不长,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去黄梅,从武汉过去只有三四个小时的车程,玩两天,还能顺道回趟家。

以前出去旅游,探寻遗迹,杨丛义都是独自出去,可自从去年元旦去井冈山旅游,天气突变,一个人被困在山上熬了一夜之后,就决定以后旅游一定要结伴同行,一个人被困在荒郊野外实在太孤独了。所以这次他就在网上发布了红色旅游召集令,召集到了四个同在武汉上学的大学生一同前往黄梅。

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野草丛生,杨丛义一行五人正在缓慢的爬行,头上的太阳时隐时现。

“不行了,找地儿歇会儿吧。”有个小胖子气喘吁吁,显然是累了。

“你这不行啊,早上谁吹牛说武当山一口气爬上去不费劲儿。这太阳还是有点毒,到前边那片竹林下再歇。”杨丛义走在前面,没有回头,抬头看了看前边那一大片竹林。

“武当山路上哪有一根草,这根本就不叫路啊,就这半天要是去武当山,我肯定已经上去又下来了。”小胖子扯着一棵小树爬上一个小坡。

“少说两句,省点力气。”小胖子后边一人也抓着小树爬上来,抬手抹了抹脑门上的汗水。

小胖子看离竹林不远,再有三五分钟就到了,就不再说什么。

一靠近竹林,就感觉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顿时神清气爽,大家各自找地方休息,恢复力气。

杨丛义从背包里掏出水壶喝了几口,补充身体流失的水份。看着大家或坐或躺,他有些无奈,按预定计划两天的行程,应该是走不完了。

“听说这一带在革命年代驻了一支队伍,足有五六十人,就在那座山的山顶上,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杨丛义指着不远处一座山峰。

那山不高,但看着十分陡峭。

“不去了吧,要不是已经走了一半路程,说实话,我都想原路回去了。”

“是啊,路太难走了,我们还是赶紧翻过山,从大路上回去。”

杨丛义没有再说什么,很想去看看,那山不高,估计半个小时就能爬上去,上去再下来,一个小时足够。

他掏出手机查了查地图,然后说道:“快两点了,从这儿到山下的公路,应该有十多里,正常情况下两个小时足够我们下山,你们先歇会儿,一会儿慢点走看看风景,我先去那山上看看,一会儿赶上你们。”说着就提起背包准备先走。

“学长,那山太陡了,还是别去了。”小胖子劝道。

“没事儿,我快去快回,你们走慢点,路上注意安全。”杨丛义说着就先走一步。

“有事儿电话联系啊。”其他人知道劝不住,也就随他去。

这地方虽然全是山,但因为是属于大别山的余脉了,山都不太高,高点的山,海拔也只有六七百米,路上只要小心点,不碰到毒蛇,基本上没什么危险。

杨丛义先走之后,四人在竹林里歇了半小时,就感觉有些凉了。

“歇的差不多了,走吧。”有人开始收拾背包。

“这天色好像不大对啊,黑沉沉的。”

“不会要下雨吧,昨天我专门查了天气,天气预报说这几天可都晴天。简直坑爹啊。”

“说不好,也许你看的假天气。”

“走走走,要是真下雨,就不好下山了。”

众人赶紧收拾好背包,急匆匆继续上路。

“我给学长打个电话,这天气不大对头。”小胖子看看天,边走边开始打电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