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7章 殿试题目  牛笔老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吴甡当然不敢将考题内容透露出去,除非真的是活腻歪了,赶忙将考题揣进衣袖里藏好,生怕被同僚们瞟见。

“无妨,爱卿可到角落里独自阅览,发现不妥之处可以先行记下,待本宫处理完政事,你我二人在慢慢商议修改。”

幺鸡也不是一言堂,尤其是在殿试考题上,吴甡的相关经验肯定比某太子丰富,多个专家也能更加从容一些。

内侍便给次辅大人在角落里安排了一套桌椅,还准备了文房四宝,以免吴甡在太子亲拟的考题上涂改,可就是大不敬了。

落座之后,刚看到第一题,次辅大人就发现自己的脑子好像有点不够用了,急忙伸出手指来计算。

殿试考题满分是一百分,第一题是十分题,不过对吴甡也有点措手不及。

题目是——不含檬古,大明疆域包括两京与边疆三司在内,供辖几个司?

其实就是问帝国有几个省,两京指的是北直隶和南直隶,边疆三司是藏区的乌思藏都司、青海的朵甘都司以及东北的奴尔干都司。

奴尔干都司也可回答为辽东都司,虽然这俩名字所代俵的地方都已经被皇太鸡霸占了,但名义上还隶属于帝国所有。

这道题其实很简单,因为已经直接告诉考生边疆有三司,只要写出具体的名字,加上两京与内地的诸多布政司就行了。

如果查数还查不对,那就别怪父母遗传不好,比如眼下正在掰手指的次辅大人……

题目下有提示,答错一个司的名字扣一分,答错十个,本题不得分。

某太子还不相信第一题就有吃鸭蛋的货,那真该让大汉将军将其一脚踹出考场!

第二题——成祖皇帝北伐供有几次,分别是哪一年?

前一题答不上来或许情有可原,有的人可能天生是路盲。

但这道题再继续吃蛋,那真就是数典忘祖之徒了,答错就可以挨板子了。

吴甡见了急忙在心里追忆历史,将永乐大帝出征过程回忆了一遍,还好记得,算是虚惊一场。

考生答错只怪平素不用功,但作为内阁次辅答错的话,那可是颜面扫地了。

第三题——笼子里有鸡和兔,脚供有三十二只,头供有十个,请问笼里有兔与鸡各几只?

看到这样的题目,吴甡错愕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好像太子存心要为难考生一样。

这如何才能算出来?即便真的算出来,也须耗费极多的时间,应答其他题目便很是急迫了。

吴甡索性不再作答了,而是顺着此题直接往下看,看到倒数第二题的时候又变得呆滞起来。

题目是——什么上?什么下?什么东?什么西?什么肥?什么瘦?什么薄?什么厚?

次辅看了都想要直接站起,绕着院子暴走一圈了。

这算是什么问题啊?

如此破题竟能值二十分?

太子是在有意调戏诸多考生么?

这种没有既定答案的题目最为可气,若是没有相应标准作为参考,考生倒是容易写,可是自己与一众阅卷官员该如何打分呢?

太子出了这种题目,这是在考量监生么?分明是在考核官员啊!

自己作为首席阅卷官,算是被太子殿下放在火上炙烤了。

凡是参与阅卷的官员,过后非得忌恨自己不可。

无奈之下,吴甡慨叹了一声,只有以苦笑来调解心境了。

最后一题倒是简单——如何解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

就算考生能在最后一题上得到满分,可是在这之前,应该已经被太子的难题给弄得晕头转向了。

太子还特意注明,六十分为及格线,七十分到八十分为良好,八十分以上为优异,不足六十分为差生,不足四十分者不得被任用,不足二十分者不准再次参考。

作为大明帝国的次辅,吴甡努力了半天,总算是写完了答案,又检查了一番,认为还算妥贴,除了某些个别题目之外。

不过就算是乐观估计,得分也就在六七十分左右,距离八十分的优异线还差得挺远,可这样已经是他使出浑身解数了。

想到这里,吴甡觉得自己真应该疏言太子,让朝廷三品以上大员一起参加考试,不然咽不下这口气啊。

这等于是被太子摆了一道,明面上是单独得到了考题,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可实际上是吃了个哑巴亏,想说理都找不到地方。

答完试卷,吴甡呆坐良久,思绪万千,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了不可预知的事故,包括在宫里上当受骗……

后天举行的殿试一定会“精彩万分”,因为自己都答成这般模样,那些学识不佳的考生就更别提了。

往好处想想,这样考试倒是能够去伪存真,筛选出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的后生,给他们出些难题到也无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