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章 神秘的商周文化,统领宇宙的五方上帝!  竖子不可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这也是和鬼神打交道的便利之处,不用担心语言不通,不用担心习俗不同,只要一个印记就能将所有的事情说的明明白白

就在两人沉默的当口,天上的玄鸟慢慢的落了下来,随着他双足的着地,地上瞬间出来一座巨大的都城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生玄鸟,降而生商

王钟的拜帖飞入殷商王宫不大一会功夫,就见一队队都带青铜面具的武士从里面涌了出来

不过他们并没有冲撞王钟,而是在他前面几米的地方停了下来,然后青铜鼓的伴奏下,跳起了一段十分古老的舞蹈

“这个舞蹈是大商迎接贵客的意思”

鬼卒见多识广,为王钟小声解释道。.可见他们对真人的到来十分的重视。

“真人,王后有请”

就在两人低声交谈的时候,一队身穿粗布衣,头戴花环的年轻女子走了过来,笑着说道。秦朝之前是没有皇帝称号的,部落首领,国家君主都以王称之,所以妇好被尊为王后

“好”

王钟笑着点点头,随着侍女向里面走去。

带王钟前来的鬼卒则被武士挡在了外面,这里比阳世还要等级分明,王钟如果不是道教真人 ,恐怕也没有资格见到他们的王后

王钟有感于鬼卒的帮忙,心中一动,从头,认为上帝有六位,即“昊天上帝”加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宋朝理学派大儒朱熹认为,“天”、“帝”、“道”、“理”都是同一本体的不同称呼,心学派陆九渊、王阳明则认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早期的上帝,带有浓厚人格神色彩,如尚书“商书.伊训第四”中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后期儒家信仰中“上帝”的人格神色彩消亡,仅被视为哲学上的无形无名的“本体”,称为“理”。而人格神的上帝信仰则为道教所继承。发展为道经中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尊玉皇上帝”,简称玉皇大帝,但已不再作为至上神道教信仰,“道”的化身“三清”高于代表“天”的“玉帝”。庄子认为,万事万物本于道,天由道而生。墨子把上帝鬼神看作人类之外的另一种生灵。

上帝在殷商甲骨文卜辞和周朝金文中又称“帝”、“上帝”、“天”。

在甲骨文中,「天」与「上」或「大」字通借。孔子曰:“周因于殷礼”。而儒家则继承了商周的礼制,祭祀的最高神,就是上帝即中国人的祖先。1在儒家经典中,和天相等的另一称号是上帝,或称帝。天帝。皇天上帝的名称来自尚书.召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论语.尧曰:“敢诏告于皇皇后帝”。尚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中国古代的上帝,就是当时中国人的祖宗神,即五帝。五帝中最优秀者,是黄帝和炎帝。而所谓首先是说,天子们的家族“炎黄子孙”乃是黄帝或炎帝的后代,后来就成为中国一般人祖宗的代称。也就是说。秦汉及其以前,中国古人所信仰的上帝,乃是他们的祖宗。隋唐时期,国家礼典里至上神的名字被依据周礼。正式确定为“昊天上帝”。昊天上帝的意义,则依据儒者毛氏对于诗经.黍离中“悠悠苍天”的解释。认为昊天的意思是“浩大元气”,而上帝的意思是说,天就像君主一样统治着世界。按开宝通礼。

元气广大,则称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则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

上帝的权能十分的大,并且掌握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甲骨文和道教中多有记载

上帝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令风令雨,支配自然界。

如武丁时期的卜辞说:“上帝降旱”。

祖庚祖甲时的卜辞说:“兄上帝出”

“唯五鼓上帝若王有佑。”

如“贞,今三月帝令多雨”“贞,帝其及今十三月令雷。”

“翌癸卯,帝不令风,夕雾。”

帝可以命令下雨、刮风、打雷。卜辞中的上帝,神力很大,日、月、星、风、雨、雷、电等诸神,俱听其指挥。甲骨文的雨祭山川之辞,是由山川之神转请上帝的,山川之神没有降雨止雨的神权。云雷雨都是上帝的意志,因此帝决定着农业收成的有无。帝能令雨水调勾,获得好年成前如此等等。天上下雨也是上帝所命,所以甲骨文里有不少帝令雨的记载;其次,风不仅如此,天上的上帝并不仅仅是一个人,而且还有朝廷,有史、臣之类供其役使。甲骨文里有帝史、帝臣、帝五臣、帝五工臣等。

自然神是上帝的臣侍,如“帝史风”如“燎帝史风,一牛”。这里是说用一头牛向上帝的使臣风进行燎祭。“熮祭”则指焚人祈雨之祭。卜辞中有焚女巫求雨的记载“贞,今丙戍烄奵,有从雨”“卜,其烄咏母,有大雨。大吉”。左传中鲁国大旱,鲁僖公欲焚巫求雨。

卜辞中常见奏舞祈雨的记载。如“与翌日丙舞,有大雨,吉”。

“丙辰卜,贞,今日奏舞,有从雨。”“贞,王其舞,若。贞,王勿舞。”“辛巳卜,宾贞,呼舞,有从雨。”

上帝可以控制人类社会,为害或福佑人间。如“戊申卜,争贞,帝其降我黑,一月。”

“帝降其摧摧,原指鸟害,引申为灾害之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