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 古怪的同学  微风唐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等雁家的新房盖得差不多时,学校的新生军训也开始了。

在此之前,陈博彝已为雁游办好了转系手续。本来不合规定,但因英老难得指名,并说这是他执教几十年来见过最有天赋的学生。英老都开了这个口,校方也只好破例一次。

但更教人跌碎眼镜的事还在后面:转系手续办好的当天,英老当众宣布,雁游将由他亲自来带。

此言一出,顿时全场哗然。英老自从退休返聘后,除了每周的那一节课之外,都在埋头搞自己的研究,已有近十年没收过弟子。这次为雁游破了例,明显是要收关门弟子的架势。

一时间,艳羡者有之,嫉妒者有之,甚至还有不明真相的人怀疑雁游是不是给英老行了贿。转什么念头的都有。不过,大伙儿都知道英老的脾气,除了恭贺之外,也没人敢多说什么。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刚刚被晋升为系主任的屠志就是那个例外。得知英老的决定后他马上炸毛,上门理论,说雁游明明是他先相中的,考核那天就说好了,英老怎么好意思横刀夺爱?说到激动处险些拍桌子。

看着生起气来口不择言,说话陡然降到和慕容灰一个档次的屠志,众人只有苦笑。

但姜还是老的辣,最后还是英老搞定了他。遣走其他人,两人在办公室里嘀咕了半天,也不知说了什么,末了屠志乐呵呵地出来,看见等在外面的雁游,立即抓住他的肩膀狠狠摇了几下:“小子,趁着军训把体能锻炼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哈哈哈!”

雁游被他笑得浑身不自在,直觉这与英老有关。但无论问谁,得到的都是同一句回复:“等开学你就知道了。”

雁游只得把好奇心放回肚子里,老老实实先去参加军训。

民国时政府曾于各地设立讲武堂,选拔培训军人。他听说里面的学生要同时兼顾到军事训练与课业,本以为军训也是如此。报到之后才发现,这是纯军事化训练。

立正、站军姿、开步走、跑圈……只参加了一天,雁游就大感吃不消。他本身不是擅长体力活动的人,而且这具身体长期营养不良,太过单薄。虽然经过最近的调养健壮了一些,比起同龄男生还是略显逊色。

下午最后一次拉练跑步,跑到末一段路时,他只觉心跳快得不堪重负,像是快要爆炸了,甚至连同学问话他也答不上来,只顾喘气。最后多亏热心人把他搀回了宿舍。

“谢……谢谢你们。”缓步走了一阵,又灌下一杯淡盐水,雁游像重新回到水里的鱼儿一样,慢慢觉得自己活了过来,遂向帮忙的同学道谢:“我这个样子,让你们见笑了。”

“别这么说,谁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

说话的是个娃娃脸男生,比雁游略矮一些,五官清秀,未语先笑,看上去十分乖巧,挺招人喜欢。

他自我介绍道:“我叫施林,他叫孟昙,都是考古系的。上午点名时我听见你也是考古系的,但忘了你的名字。”

“我叫雁游,你们好。”入学之前,雁游本就决定交好同窗,学习之余好好享受从未经历过的校园生活。当下见施林主动示好,自然也是笑脸相迎。

相比施林的热情,孟昙显得冷淡许多,一语不发,只微微点了点头,就算是对雁游打过了招呼。不过,他本人的面相就是那种有点小帅,却冷冷的不苟言笑,一望即知是沉默寡言的性格。虽不说话,旁人也不至觉得他失礼。

“别的系新生都不少,我们系却只有十来个人,以后大家可得互相关照才好。”说着,施林张望了一阵,遗憾道:“这间屋子里只有我们三个是考古系,其他人都被分到别的房间去了。本来还想聊聊天,现在只能等明天了,走,先打饭去。”

校舍翻修还没结束,参加军训的新生们被安排在一幢暂不启用的老楼里,清理出几个大房间来暂住。百来平的通间加上低矮的行军床,颇有几分大通铺的感觉。这会儿的学生大多颇能吃苦,不像后来那么娇气。排着长队接水冲汗、等卫生间也不觉得苦,反而只觉有趣,都在嘻嘻哈哈地打闹玩笑。

坐在只铺了薄褥的小床上,就着学校食堂份量尚可但味道欠佳的晚餐,自闲谈之中,雁游对施林、孟昙两人的来历有了一定了解。

施林是普通职工家庭的独生子,对考古了解有限,只是因为从小喜欢历史,又嫌成天坐在故纸堆里研究学问太闷,才想报考这个既能学历史,又能到处跑的专业。

雁游听了哭笑不得:“历史只是考古学的一部分,如果在开学后,发现不合你意怎么办?”

施林认真考虑了一下,耸耸肩,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到时再说吧,车到山前必有路,总有办法的。我连考大学这么难的事儿都做到了,没理由迈不过这道坎。”

他表现得像个乐天派,却乐天得过了头。雁游不禁微微皱眉,直觉似乎有哪里不妥,却又说不上来。

但接下来孟昙的话,却把他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住了:“我家里祖辈是交易古玩的商人,念考古学是因为想继承祖业,但又不想照爸爸的意思经商。”

他说得言简意赅,却完全勾起了雁游的兴趣:“孟昙,你祖辈是在琉璃厂开店吗?还是帮人上工?”

“我祖父是掮客,找到了什么东西就给富贵人家送去,相中成交的话,他抽佣金当报酬。不过,他牵的只是小生意。”

换了别人可能还得再问问,但雁游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当时所谓夹包做生意的,没有门面,买卖全靠跑。

干这行的大多是在行当里人脉广、且有一定信誉的人。有些出名的掮客,往来的都是当时炙手可热、放在后代也依旧名号响亮的风云人物,每成交一单,交易额起码在几千大洋以上。不过,这些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像孟昙祖父这样不出名的小人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